总是告诉孩子不可以干什么。
孩子玩着玩具,别人来抢他的玩具,他就大声尖叫并直接出手打对方。在一旁的妈妈应该怎样做?我们来看看两种处理方式:
A/大声对孩子说:“说过多少次了,不可以打人!你怎么又打人了?”,并马上制止他,把他的玩具让给对方。
B/跟孩子说:“嗯,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,你不想分享玩具给他,对吗?你可以直接跟他说,我不喜欢给你玩。”然后让孩子自己说一遍。
第一种方式就是制止否定孩子的行为,其实这是没有用的,孩子可能还有认为这个动作可以引起大人的注意,越发反复出现打人的动作。
第二种方式,是教给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,并让他自己尝试说出来,通过沟通来处理。
很多时候,孩子做出让大人感到很愤怒很不解的事情,其中一个原因是他还没有掌握人际互动的方法。当他的语言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的时候,情急之下常常出现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替代。他可能只是表达“你让开别挡着我”“你不要弄我的东西”,但是话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抢夺过来了。
作为家长,我们更应教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,告诉他可以做什么,而不是不能做什么。
习惯用语言来“恐吓”孩子
“不好好吃饭,警察就来抓你了!”
“再哭闹,医生阿姨要给你打针了!”
“快睡,大灰狼来了……”
“这么不乖,妈妈不要你了!”
这些话,让孩子害怕了警察叔叔,他们遇到危险,肯定不会第一时间想到要找警察叔叔帮助。因为在他们心目中,警察叔叔是“专门抓小孩的”。为什么要向孩子塑造这样的警察叔叔呢?
他们也无法明确,医生打针是能帮助病人快点好起来的。对他来说,打针变成一种很可怕的武器。而当孩子真正生病需要打针吃药的时候,家长却在发愁:怎样才能让孩子好好配合呢?试问一下,每天都拿这个来恐吓孩子,孩子还能愉快地接受吗?
最狠毒的莫过于说“妈妈不要了”这样的话了,这样的话对孩子的安全感构建和对父母的信任度极为不利。你自己内心虽然很清楚这只是一句戏言,但对孩子来说,这句话的杀伤力足以让他瞬间崩溃哭泣。
喜欢给孩子贴标签
“我的孩子就是太任性了,管不住~”
“他就是个很内向的孩子。”
“你怎么那么笨!”
你是不是也试过这样,一不小心就给孩子贴标签,一不小心就把这个标签一直挂在嘴边。这个“标签”,有时候就像咒语,你说孩子是什么,他听着听着就会变成什么,这是真的。
其实,每个孩子都不一样,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特质,每一个成长也会有不一样的变化,很多成长见证,都让人吃惊和感动,作为父母,我们要做的,就是静看花开。
错把敏感期当成孩子不乖的行为来斥责
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孩子在0-6岁时存在各种敏感期。
所谓敏感期是指0-6岁的成长过程中,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,在某个时间段内,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,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。
有依恋形成的敏感期、口腔敏感期、手腿脚等动作的敏感期、语言的敏感期、细微事物的敏感期、执拗和完美的敏感期、秩序的敏感期、数学敏感期、绘画敏感期等等。
如果错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当成不乖的行为斥责孩子,就是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和生长规律,会给他们带来身心的创伤隐患。如果孩子在敏感期中没有好好引导和过渡,将来某个时间段,孩子又会继续出现一些状况,来弥补过去没有过渡好的不足。只有让孩子顺利自然地渡过敏感期,才会保持健康的心态。
太专制,一切以自我为中心
真的有很多父母认为自己就是对的,小孩就应该听父母的话,不然就是叛逆、不孝,孩子一定要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。一切都是父母做主张,不给孩子展示和表达的机会。有些父母则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,为孩子安排一大堆学习班,逼着孩子往自己认为对的道路上走。
其实这种行为是极其危险的,长期被限制,不得释放的孩子,他们会变得畏惧,心里总处于被压制的状态,他的智力发展也会收到影响。专制自我的父母,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胆小怕事孤僻。在这种压力下,家庭变得不和谐,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。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,让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,也不见得是有多高明。
不带孩子外出游玩,认为孩子太小带出去旅游没有用
“没用。孩子太小,看什么都记不住,去了也白去,只会浪费金钱和精力。”
带孩子外出旅游,是充满挑战,是要加倍辛苦,是要准备很多东西,但是这些“麻烦事”完全可以克服。
外出旅行对孩子来说是一场非常难得特别的体验,虽然他还不懂表达,将来也不一样能记得去过那些地方,但是旅行是家庭家庭亲子凝聚力的最好时机,也能让孩子开阔视野,感受不一样的风景。
旅行跟看书一样,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果实的。你看一本书,也未必能记住书中的内容,但是,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的人,他们的脸容就不一样,那些看书旅行沉淀下来的内涵和魅力,是流露在举足之间的。
不能正确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
处理孩子的哭闹情绪,是建立良好性格的开始。
孩子的哭泣需要我们耐心去感受,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说“不要哭,不要哭”,这是非常大的错误。哭是他内心矛盾和冲突的释放,不是坏事,父母需要做的是共情:
1、 轻轻地拥抱他,抚摸着他的后背(身体接触,减轻抵触情绪)
2、 第一句话说:“哦,宝贝,妈妈知道......(刚才发生的什么事),你非常难过,妈妈理解你。”“哦,宝贝,妈妈知道你摔疼了,还有一点点吓到了是吗?”,这是共情,表示我们理解他,接受他的悲伤是调整他的情绪的开始。
3、 第二句话说:“妈妈知道你不开心(这很重要)”,这样一说他会很快开心起来的。
4、 第三句话说:“妈妈爱你,妈妈理解你。”
对孩子的关注度过高
有时候,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让孩子“长不大”。怕孩子闷着,总是陪着他玩,对他提出的问题马上回应,帮他穿好衣裤,总喜欢用车推着孩子或者抱着孩子等等。父母对孩子过渡关注,让孩子太过依赖成人,自理能力差,遇到问题只会寻求帮助而不是第一时间自己想办法解决。
这种看似对孩子无限的爱,却使孩子今后的生活能力变弱,社交能力也不能好好提升。其实,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。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,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,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。
试试做个“懒人”,让孩子学会等待,延迟满足。降低对孩子的关注度,让孩子自己学会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过分以孩子为中心,迷失自我
孩子想要什么给什么,吃饭的时候把所有好吃的都给孩子,如果哪天不小心吃了他爱吃的,孩子就会发脾气大声哭闹。无节制地满足,会让孩子觉得一切理所当然,也就不懂得珍惜了。
而你自己,也因此失去自我,没有了原则,处处就将。
其实,我们作为父母,想营造一个气氛和谐美满的家庭,不是一味地满足孩子就可以的,公平对待孩子就好。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待遇。他是家庭的一份子,他需要承担他需要承担的责任,父母也有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。
汕头专业月嫂公司哪家好? ---尚佳月嫂,热线电话:0754-88361803
尚佳月嫂、汕头专业月嫂、潮阳专业月嫂、普宁专业月嫂
揭阳专业月嫂、潮州专业月嫂
汕头催乳师、潮阳催乳师